国家统计局:上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下降16%
2020年一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我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复工复产加快推进,基本民生得到较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4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2020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
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35917亿元,同比下降16%。据统计,去年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的增速,可见此次疫情对建筑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4145亿元,同比下降16.1%,降幅比1-2月份收窄8.4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9.7%,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下降17.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已对当前中国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
新基建将成为建筑业一大新增长点
越是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加大,越要高度重视培育壮大新动能。中央多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对于扩大有效需求,应对风险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基建能否独立支撑起稳定经济增长的重任?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地方政府仍将会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等传统基建项目托底,以新基建项目为主要杠杆,形成“老基建复苏、新基建加力”的局面。新基建的投资门槛比传统基建要高,特别是科技门槛,这对资本的参与提出更高要求。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民营资本,都应该在充分考虑杠杆率、投资回报率等因素后再入场。
加快新基建、激发新动力正当其时。经过连续多年大规模投资,传统基建领域的存量基数已很高。以数字型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却处在起步阶段,拥有广阔发展空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线办公助力复工复产,云商业云服务便利社会生活,智能制造加速发展,这些都离不开新基建的有力支撑。
疫情对民间投资冲击更大
经济复苏需激发民间力量
由上表可得出,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国有控股与民间投资分别同比下降12.8%、18.8%,疫情对民间投资的冲击与影响是更大的。
事实上,经济复苏需更大地激发民间投资力量。为尽快推进经济复苏,近期政府除了出台加大投资力度稳经济和增加政府购买扩大总需求等政府当主角政策,还积极激发民营经济力量,为经济恢复增添更市场化的动力。
从中央层面看,本月以来支持民企发展的利好政策频出。4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强调,要继续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恢复常态,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支持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工信部方面10日指出,要加大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力度,切实发挥好清欠在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方面的促进作用;银保监则表示,欢迎符合条件的、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到中小银行的改革重组中来。
建筑业等各领域回稳复工复产推行顺利
政策陆续落地总体趋势维稳
对于经济增速的预判,一个十分重要的变量是政策力度,这是影响未来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从基本面上看,中国仍有很大发展潜力,如城镇化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有很大空间。如果政策力度明显加大,对2020年经济增长会有积极影响。
疫情发生以来,有关方面已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为对冲疫情影响、稳定经济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城镇化政策:4月9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着眼于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等方面,重点强调了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对于建筑业及从业者而言意味着多方面的机遇和利好。
政府投资:为了贯彻落实《政府投资条例》,国家发改委近日下发《关于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安排方式及项目管理的通知》,或将撬动更大基建投资空间。
财政政策:当前财政政策更加突出民生支出和减税降费。阶段性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助力小微企业解忧纾困。据官方初步估算,各项阶段性减免政策举措预计可减轻企业负担8000亿元以上。
政策举措陆续落地见效,既有利于大幅缓解企业经营困难,又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于下一步刺激政策力度和节奏,国家发改委此前已明确表示,中国的政策工具依然充足,官方将密切监测经济运行态势,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适时推动相关储备政策出台实施,加大政策对冲力度。
疫情后经济或迎来补偿性增长
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但是可以看到,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降幅明显收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随着全球疫情逐渐控制,预计下半年经济也会明显比上半年更好,疫情后经济或迎来补偿性增长。
目前复工复产的推进顺利,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程度已经接近100%了。同时,中小企业复工程度总体在80%以上,因此,企业复工复产的进度总体良好。
尽管疫情冲击严重,但3月份经济指标比1月、2月份明显改善,从目前经济运行情况来看,随着复工复产加快统筹推进,更大力度的政策不断出台,改善的势头能够延续下去,在当前形势下,目标就是力促全年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
4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2020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
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35917亿元,同比下降16%。据统计,去年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的增速,可见此次疫情对建筑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4145亿元,同比下降16.1%,降幅比1-2月份收窄8.4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9.7%,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下降17.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已对当前中国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
新基建将成为建筑业一大新增长点
越是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加大,越要高度重视培育壮大新动能。中央多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对于扩大有效需求,应对风险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基建能否独立支撑起稳定经济增长的重任?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地方政府仍将会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等传统基建项目托底,以新基建项目为主要杠杆,形成“老基建复苏、新基建加力”的局面。新基建的投资门槛比传统基建要高,特别是科技门槛,这对资本的参与提出更高要求。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民营资本,都应该在充分考虑杠杆率、投资回报率等因素后再入场。
加快新基建、激发新动力正当其时。经过连续多年大规模投资,传统基建领域的存量基数已很高。以数字型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却处在起步阶段,拥有广阔发展空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线办公助力复工复产,云商业云服务便利社会生活,智能制造加速发展,这些都离不开新基建的有力支撑。
疫情对民间投资冲击更大
经济复苏需激发民间力量
由上表可得出,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国有控股与民间投资分别同比下降12.8%、18.8%,疫情对民间投资的冲击与影响是更大的。
事实上,经济复苏需更大地激发民间投资力量。为尽快推进经济复苏,近期政府除了出台加大投资力度稳经济和增加政府购买扩大总需求等政府当主角政策,还积极激发民营经济力量,为经济恢复增添更市场化的动力。
从中央层面看,本月以来支持民企发展的利好政策频出。4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强调,要继续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恢复常态,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支持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工信部方面10日指出,要加大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力度,切实发挥好清欠在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方面的促进作用;银保监则表示,欢迎符合条件的、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到中小银行的改革重组中来。
建筑业等各领域回稳复工复产推行顺利
政策陆续落地总体趋势维稳
对于经济增速的预判,一个十分重要的变量是政策力度,这是影响未来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从基本面上看,中国仍有很大发展潜力,如城镇化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有很大空间。如果政策力度明显加大,对2020年经济增长会有积极影响。
疫情发生以来,有关方面已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为对冲疫情影响、稳定经济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城镇化政策:4月9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着眼于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等方面,重点强调了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对于建筑业及从业者而言意味着多方面的机遇和利好。
政府投资:为了贯彻落实《政府投资条例》,国家发改委近日下发《关于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安排方式及项目管理的通知》,或将撬动更大基建投资空间。
财政政策:当前财政政策更加突出民生支出和减税降费。阶段性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助力小微企业解忧纾困。据官方初步估算,各项阶段性减免政策举措预计可减轻企业负担8000亿元以上。
政策举措陆续落地见效,既有利于大幅缓解企业经营困难,又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于下一步刺激政策力度和节奏,国家发改委此前已明确表示,中国的政策工具依然充足,官方将密切监测经济运行态势,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适时推动相关储备政策出台实施,加大政策对冲力度。
疫情后经济或迎来补偿性增长
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但是可以看到,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降幅明显收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随着全球疫情逐渐控制,预计下半年经济也会明显比上半年更好,疫情后经济或迎来补偿性增长。
目前复工复产的推进顺利,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程度已经接近100%了。同时,中小企业复工程度总体在80%以上,因此,企业复工复产的进度总体良好。
尽管疫情冲击严重,但3月份经济指标比1月、2月份明显改善,从目前经济运行情况来看,随着复工复产加快统筹推进,更大力度的政策不断出台,改善的势头能够延续下去,在当前形势下,目标就是力促全年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